远古软件有限公司
流媒体软件 , 视频点播系统 , 视频直播系统 , 3G流媒体系统
VIEWGOOD(远古)搭建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
发布时间:2017-04-14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搭建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校日常教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再是“空中楼阁”?我认为,改变现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统整的现状,对课程进行整合应当是必然选择。

 所谓课程整合其实质就是让国家课程“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师生)制宜”,创造性地进行国家课程的实施,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晏婴小学在山东省教科院研究员张斌博士的指导下,进行了基于国家标准的课程整合,对如何达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了有益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整合以学生为中心,重在打通学科内和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把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激活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且制定相应评价标准,评价学生学习程度,改变了原先教学的随意性,让学生的素养提升可查、可测,有据可依。

 探索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路径

  课程整合伊始,晏婴小学的教师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了非常认真的研读并逐步探索出有效促进学生真实性学习的实施路径。我们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入手,实施了学科内整合、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和超学科整合等四种学科整合方式。

 学科内整合。学科内整合强调的是在学科课程中构建起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纵向是构建起从一节课到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再到整个小学段的逻辑知识体系,横向就是让学科之间、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重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项工作:一是对照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校本化并细化为知识层次目标,然后再把这些层次目标细化到每个年级段,形成能力目标体系。二是依据目标体系,制定质量标准体系,使目标可测可评。三是根据目标和评价,选择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实施方式,实践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让重构的课程真正落实到提升学生素养上。四是确定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尽管国家层面没有出台关于小学段的核心素养,但是在研究中我校教师对核心素养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依据具体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科核心素养。

 多学科整合。目前中国小学教育采用的都是分科教学,各科教师以本学科为中心,学生学到的是缺乏内在联系的、局部的、片面的知识,联想空间受到限制,并减少了本可以通过联想扩大知识运用范围和实践的机会。而“多学科整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以主题为统领,将多个学科聚合起来,彼此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达到了1+1>2的目的。例如:我校贾来东老师对数学、体育、语文、英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纵向浏览,将原本片面的知识立体化,形成了一个有活力的、融多门学科为一体的“定向越野跑”主题课程。

 跨学科整合。将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内容或问题进行统整,对各科的课程标准进行浏览、集合与重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与迁移。例如:我校刘玉圣老师设计的“小学生近视与习惯”跨学科单元研究主题,对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安全教育、品德与社会五个学科标准进行了集合与研究,围绕“近视”和“习惯”这两个概念,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超学科整合。它是围绕学生的问题和关注点组织课程,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通过观察发现、实践体验、合作探究,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等。这种学习活动没有学科边界,指向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例如:我校王金红老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基于学生的需求开发了“齐地小导游”主题课程,让学习跨出课堂、教室的限制,直接走向大千世界。

 课程体系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6年11月,在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整合两年以后,晏婴小学又进行了一次“课程感兴趣程度调查”。其汇总数据为:学生对整合以后的课程设置很感兴趣的占41%,比较感兴趣的占38%,感觉一般的占15%,不感兴趣的占6%。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学生约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近八成,所占比例有明显提升。

 更重要的是,课程整合前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通过课程整合,真正搭建起课程体系与学生核心素养及成长之间的桥梁。

展开全文